共創共贏
今年,《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的應急測定便攜式氣相色譜-質譜法》(HJ1223-2021)、《水質揮發性有機物的應急測定便攜式頂空/氣相色譜-質譜法》(HJ 1227-2021)兩項標準正式實施,標志著便攜式GC-MS成為應急檢測的環境標準方法。那么問題來了,市場上好多種便攜式質譜,哪種更適合便攜監測呢?
要回答這個問題,蹦到你腦海里的想法是不是:便攜GC-MS分為哪幾種呢?答案so easy,便攜GC-MS只有四極桿和離子阱兩種類型。那么問題就變成:四極桿和離子阱便攜GC-MS,哪種更適合應急監測?
我們先來捋一捋,應急監測的用戶到底有哪些要求?
想象下列幾個場景,某地河水污染了,要很短時間內了解污染程度,測定水體污染物是什么,水體中污染物的濃度有多高?某化工廠爆炸,要趕緊到現場測定空氣,判斷是什么引起了爆炸,濃度是多少?奧運場館萬人即將入住,要在兩天內迅速測定每個房間的污染氣體濃度,如果有污染,要判斷是什么污染。
將這些場景的需求匯總,得到幾項關鍵需求:(1)便攜,背上就走。(2)定性,判斷污染物到底是什么。(3)定量,判斷污染程度如何。(4)要能耐受惡劣的環境。(5)要能邊走邊測,快速出結果。
下面,我們逐條對比一下。以下對比均以A、B代表,不顯示廠家和型號。
(1)便攜性
A | B | |
種類 | 四極桿 | 離子阱 |
主機重量 | <19kg(含電池) | <19kg |
從便攜性上看,四極桿和離子阱沒有特別大的差別。且慢,咱們看一下這個括號(含電池)。這是什么意思呢?這是指左側的A設計是全部內置(含電池),電池、載氣、內標、調諧內置的總重量是<19kg;而B如果要正常工作,加上電池、載氣、內標、調諧,重量將達到25.6 kg,重了十幾斤,誰更便攜,一試便知。
?。?)定性能力
這點毋庸置疑,一定是四極桿更好。為什么?
對于便攜GC-MS來說,使用的都是EI源,每個用戶都禁不住要去使用NIST質譜庫,35萬多張NIST的EI質譜庫里,大多數收錄的都是四極桿的譜圖,為什么是這樣?各位看官不妨去問NIST。
援引一段質譜研究者們的解釋如下:
離子阱的定性問題:空間電荷效應是離子阱一切問題的根源。不管什么樣的離子阱,不管怎么去控制阱里面的離子數量,這個效應一直存在。離子互相碰撞會產生離子反應,離子反應的結果導致:
(1)創造出樣品中不存在的離子,給定性帶來大大的困擾,中的術語叫“鬼峰(ghost peak)”。
?。?)譜庫檢索匹配度低,質譜的定性依賴于譜庫檢索,所謂匹配度低,是指離子阱的譜圖和標準譜庫中的譜圖相似性低,比較難確定被測物到底是不是譜庫中那個東西。舉個例子,現在人臉識別的度很高,但是如果拍出來的照片是糊的或者五官變形的,當然就識別不出來或者會張冠李戴。譜庫檢索匹配度低的原因:存在鬼峰、碎片離子強度比例畸變等。
?。?)定性結果不穩定,據用戶反映,離子阱氣質聯用如果進樣量不同,或者樣品的前處理方法不同(如用不同的溶劑萃?。鰜淼乃槠V圖可能會不一樣。
下面,我們看個實例。
在定性測試中,我們使用定性難度較低的N2配置不同濃度的苯系物標氣測試。
600 ppb甲苯,便攜四極桿和離子阱質譜圖與NIST庫譜圖對比
在甲苯濃度為600ppb的檢測樣本中,四極桿質譜的匹配結果與NIST標準譜圖基本一致,在m/z=91出現了特征峰,匹配出的甲苯結果排序第1。但是離子阱的質譜圖出現了m/z=105的不相關峰,在NIST譜庫匹配時排序是第4位。
同樣,乙苯等化合物也有類似的情況。
雖然,用自建譜庫也能比對,但若遇到的化合物沒在自己的數據庫里,離子阱就束手無策;畢竟,真實世界的化合物種類太多了。使用EI源的GC-MS,如果NIST匹配度不高,將失去一個定性利器。
理論上說,定性不佳源于離子阱的空間電荷效應。從實際測試上,如果儀器本身能做到質量調諧更嚴格,也許可以彌補這個缺點。我們知道,調諧物質在EI源裂解后,會形成一段質量標尺,如果把標尺的每一段都校準,那么真實化合物的質量一定會比較。下面我們來繼續對比四極桿和離子阱的調諧情況。
調諧的對比
調諧是開展一切質譜檢測的前提。通過調節離子源、質量分析器、檢測器的參數,獲得合適的分辨率、靈敏度、度與離子豐度,確認儀器狀態正常,使儀器達到滿意狀態。
調諧的內容主要包括:(1)質量軸校正,以質量增益與補償調整;(2)分辨率,以 DC/RF比調整;(3)靈敏度,以倍增器電壓調整;(4)離子豐度比,以透鏡電壓調整。
本文開頭提到的HJ 1223—2021和HJ 1227—2021,對調諧的要求是:若調諧物質為 1,3,5-三(三氟甲基)苯與溴五氟苯,則關鍵離子豐度應滿足表 1 的要求;若調諧物質為全氟三丁胺,則關鍵離子豐度應滿足表 2 的要求。
HJ 1223-2021和HJ 1227-2021的調諧要求
便攜四極桿質譜調諧結果
從便攜四極桿質譜的調諧結果來看,使用的是表1的化合物,對10個質量數進行調諧,調諧了峰形、質量峰寬、峰的個數、質量分布、相對豐度、基峰、真空度、增益、EM電壓共9個參數。為了用戶方便使用,可以進行全自動調諧。
便攜離子阱質譜調諧結果
從某便攜離子阱質譜的調諧結果來看,使用的是表2的化合物(全氟三丁胺PFTBA),但只調諧了3個質量數,缺失了對m/z=100的調諧,未達到標準規定的要求。調諧的參數中,也少了真空度、增益和EM電壓。
對比可知,便攜四極桿采用了10個質量數進行調諧,調諧質量數多,調諧參數多;而便攜離子阱僅調諧了3個質量數,未達到標準規定的要求,調諧參數少。到底哪個更,不言自明。
(3)定量
對于四極桿GC-MS來說,定量都用峰面積積分或峰高定量,有兩種方式,用SIM(選擇離子)或全掃描后用提取離子色譜(XIC)定量。
我們就以HJ 1223和HJ 1227中提到的第二種方式:全掃描后,提取離子峰面積定量來對比。
便攜四極桿對特征的提取離子色譜圖進行積分,再根據峰面積來定量。默認使用內標法進行檢測。內標法定量,操作條件不必嚴格控制,對于沒有標準物質的化合物可以快速半定量。
便攜四極桿用提取離子的峰面積定量
而便攜離子阱默認使用TIC(總離子流色譜圖)峰面積定量,這波操作實在是看不懂啊。如果在同一時間,流出了幾種不同的離子,結果就一同給積分定量了。我們只好倒推一下設計者的意圖:難道是想讓定量的結果偏高,從而顯示靈敏度比較高?但給用戶帶來的,卻只有一條壞處:定量不。
便攜離子阱用TIC的峰面積定量,不區分共流出物
上圖可知,用便攜離子阱TIC定量,肉眼可見:明顯不是單一峰,卻直接積分成一個峰。
因此,從定量上比較,人們希望的是,而不是將張三、李四、王五都抓到一起說:他們都叫張三。便攜四極桿堅持的是,而便攜離子阱的定量,目前如圖的方法,一定是不的。其實,離子阱有自己BCT擅長的定量方法即全掃描MS/MS,但顯然,目前市場上的離子阱便攜GC-MS,沒有MS/MS功能。
(4)對惡劣環境的耐受度
便攜質譜常應用于應急現場,這意味著一般在測定現場污染情況時也在消防救火,便攜質譜不可能躲著水監測,所以防水是必要條件。
因此,選購便攜式質譜,考察對惡劣環境的耐受度,咱們只要問工程師一句:你家的便攜質譜,防水么?
為啥這么說?一旦考慮了防水,密閉性、耐用性等問題一定已經考慮過了。
GB 4208中IP55防護等級要求中,對“防噴水”的要求是:向外殼各個方向噴水無有害影響。而對便攜質譜本身的一項技術要求是:儀器外殼或外罩應耐腐蝕、密封性良好、防雨、防塵,少達到GB 4208中IP55防護等級要求。
?。?)邊走邊測,快速出結果
這個邊走邊測、快速出結果,是超出標準的更高要求,同四極桿和離子阱也沒有什么必然關聯,只是儀器設計得是否更好。下面我們分別看看便攜質譜的這兩項“加分項”。
“邊走邊測”的一個核心要素是:使用NEG泵。NEG 泵的移動性能好;而分子渦輪泵移動性能較差,對振動、 突然斷電敏感。
兩者的差別是原理造成的。非蒸發型吸附(NEG)泵是吸附原理,利用材料的化學活性,進行表面吸附或者繼續引起內部擴散而實現排氣的泵,不受移動的影響。分子渦輪泵是高速轉動原理,利用高速旋轉的動葉輪將動量傳給氣體分子,使氣體產生定向流動而抽氣的真空泵。分子渦輪泵為大家熟知,因為實驗室里用質譜都用它,但到移動環境中,大家想想原理就明白,高速轉動的軸承會傾斜,部件很容易損壞。因此,安裝分子渦輪泵的便攜質譜,其實都無法實現“邊走邊測”,只能是靜止,把質譜放在相對平穩的地方然后測試。
從用戶的需求出發,當然希望便攜質譜BCT能在移動時還能繼續測試,就像我們在運動中也想進行攝影一樣,用NEG泵是“加分項”,可以真正實現“邊走邊測”。
咱們再說說另一個“加分項”——快速響應。眾所周知,實現氣相色譜分離少得幾分鐘,所以要想達到秒級響應,自然希望樣品能夠不經過氣相色譜,直接進入質譜測試。這種秒級響應的工作方式叫做:快速篩查測試,有的儀器方法叫做Survey模式。
快速篩查測試的判斷標準是:是秒級響應還是分鐘級響應,而原理的差別是:秒級響應不經過氣相色譜,由質譜直接進樣產生結果;分鐘級響應是經過氣相色譜。
今年時,負責檢測的某單位,要在幾天內測量所有場館10000多房間是否符合空氣質量要求。她們請多家企業來現場進行盲樣測試,終由于四極桿便攜GC-MS的速度又快,結果又準,用戶在測試后,選擇了四極桿便攜GC-MS的方案。
綜上所述,如果您想購買便攜GC-MS,應主要考慮5點。而市場上已有的產品主要是四極桿便攜質譜,代表為A,和離子阱便攜質譜,代表B。它們的區別如下:
A四極桿GCMS | B離子阱GCMS | 說明 | |
便攜 | 電池等裝置都內置在儀器中,總重19.2 kg | 考慮電池等外接的部件,總重25.6kg | A更優 |
定性 | 匹配NIST更準,可自動調諧,調諧過程更嚴格 | 匹配NIST不準,大都使用自建庫,調諧3-4個參數,過程不嚴格 | A更準,可定性數十萬種物質 |
定量 | 用標準規定的全掃描后提取離子積分定量, | 默認用TIC總離子流色譜定量,定量方法積分了共流出物,不準 | A更準 |
對惡劣環境的耐受度 | 密閉、防水 | 不密閉、不防水 | A更優 |
加分項 | 邊走邊測,質譜直接進樣的篩查模式可實現秒級響應 | 只能靜止時測定,不能實現質譜直接進樣 | A更優 |
文末,小編要說明一下,雖然從上文比較來看,根據市場上現有產品的對比情況來看,我們可以得出四極桿便攜GC-MS技術更成熟,離子阱便攜GC-MS還有不足的結論。
但并不是說,離子阱不如四極桿,因為原理各有千秋。我們需要的是:研發制造者充分發揮所用原理的特性,造出一臺好儀器。
大家一定知道,對于定性,離子阱雖然匹配NIST庫不擅長,但可以作多級MSn,對于定性非常有幫助,使用過離子阱液質的朋友們一定已經體驗過MSn的功能??上У氖牵壳笆袌錾系碾x子阱便攜GC-MS,均沒有MS/MS的二級質譜功能,更沒有MSn的功能。
從定量來說,離子阱質譜 的定量模式是全掃描的MS/MS定量,但可惜目前便攜GC-MS也沒實現。沒有實現MS/MS和MSn的離子阱,其實還沒有真正掌握離子阱“時間串聯,人定勝天”的精髓。
于密閉防水,使用NEG泵實現邊走邊測,開發出直接進樣模式,經過研發人員的努力,在離子阱便攜GC-MS上其實也可以做到。
因此,希望市場上現有的離子阱GC-MS研發企業,可以繼續開發,發揮離子阱的更大價值。
于四極桿GC-MS,定性可用NIST,定量是可靠的選擇,只是不太容易實現便攜。這里就順便致敬一下那家企業的匠心吧,用四極桿質譜實現了真正的便攜,讓大家背起它出門,到各種應急的未知環境中,去破解各種未知污染的難題。